貪食的癥狀是什么?貪食怎么治療?

貪食

  貪食癥(Bulimia Nervosa)并非是普通的貪吃。作為一種進食行為的異常改變,貪食癥應具有以下一些特點:病人的攝食欲望或行為常呈發作型,一旦產生了進食欲望便難以克制和抵抗,每次進食量都較大;病人擔心自己發胖,故常常在進食后自行催吐,也有服用瀉藥或增加運動量等來消除暴食后引起的發胖的;上述的暴食現象每星期至少發作2次,且至少已連續出現3個月以上。并且經常性地過分擔心自己的體型和體重。只有符合這些特點,才能診斷為貪食癥。

  貪食癥多發生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以女性為多,男性病人僅為女性的1/10左右。貪食癥的發生大多存有一定的誘發因素,如人際關際不佳、長期情緒煩躁抑郁,或對自己偏胖的形體感到不滿,以致采取出格的節食措施,在饑餓難挨時又不加控制地轉為暴食。有時暴食后暫時緩解焦躁煩悶的情緒。故一出現煩躁情緒,他們便會一頭鉆入食物堆中,以此來排遣惡劣情緒。貪食癥病人最初對自己的暴食行為感到害羞,因而在暴食時常常背著他人,在公眾場合則盡量克制,而到了后期,這點控制能力完全喪失。催吐是他們控制體重增加的最常用方法,在暴食后立即用手或其他物品刺激咽喉部,吐盡胃中食物,有的則用導瀉劑及時排泄。由于長期采用這些不當的消食手段。不少病人可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胃腸道和心血管并發癥。

目錄

1.貪食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貪食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貪食有哪些典型癥狀
4.貪食應該如何預防
5.貪食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貪食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貪食的常規方法

1.貪食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貪食的發病原因分為兩種:

  1.神經性貪食 是一種以反復發作性暴食及強烈的控制體重的先占觀念為特征、導致病人采取極端措施以削弱所吃食物的“發胖”效應的綜合征。

  神經性畏食癥和貪食都屬于行為怪異的進食性疾病,雖然兩者的臨床表現及預后不同,但引發疾病的根源和本質相同,均起自于對肥胖的恐懼心態。因此有人把這兩種疾病視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這兩種疾病均多發于年輕女性。

  2.情緒性進食 吃東西能使人情緒高漲,但并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反而導致肥胖。

2.貪食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可伴有抑郁或焦慮癥狀內容多數與體重或身體外形有關;病情嚴重者可出現水電解代謝紊亂表現為低血鉀低血鈉等嘔吐致使胃酸減少而出現代謝性堿中毒導瀉則可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腸道心臟等并發癥而有致命危險。

  抑郁: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焦慮: 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困難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焦慮通常情況下與精神打擊以及即將來臨的、可能造成的威脅或危險相聯系,主觀表現出感到緊張、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難以自制,嚴重時會伴有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或失調。

3.貪食有哪些典型癥狀

  貪食癥的典型癥狀包括:

  (1)有暴食史,進食量遠遠超過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難受為止。

  (2)暴食后馬上采取不恰當補償措施以防止體重增加,發生次數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續3個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對自己的暴食行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進行。

  (4)暴食行為可為以下因素引發:情緒煩躁,人際關系不良,節食后感到饑餓,或對體重、身體外形不滿等。暴食可暫緩煩躁情緒,隨后不久病人便對自己不滿而情緒低落。

  (5)發病初時,患者對進食行為控制能力變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壞。

  (6)控制體重的方法最常見是誘嘔,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劑致吐,一段時間后不用催發,患者想到嘔吐便會嘔吐,即使僅進少量食物亦能嘔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導瀉劑減輕體重,極少數患者甚至使用灌腸法。

  (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體能消耗,如快速活動,增加體育鍛煉等,活動量大大超過正常,且影響生活正常進行。

  (9)患者過分重視自己的身體外形,常感到不滿意。

  (10)可伴有抑郁或焦慮癥狀,內容多數與體重或身體外形有關。

4.貪食應該如何預防

  貪食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調查發現,貪食癥患者多來自飲食豐盛的家庭,常有家族、個人兒童期、青少年期肥胖史。

  1.情緒預防 本病青春期女性發病較多,表明這一時期性格的不穩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間的矛盾,家中親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學校學習成績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發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樂觀、心胸開闊是至關重要的。

  2.勞逸結合 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使腦力勞動與適當的體質鍛煉、體力勞動相結合、適當安排娛樂活動與休息,可以防止因過分勞累引起下丘腦功能的紊亂。

  3.進行正確人體美的教育 少數病例對進食與肥胖體重具有頑固的偏見與病態心理,以致出現強烈的恐懼變胖而節制飲食,保持所謂體形的"美",因此對正確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5.貪食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貪食以反復發作性暴食和強烈的控制體重的愿望為特征,為防止暴食對體重的影響患者采用各種措施,如嘔吐、導瀉、增加活動量等,致使體重反低于正常范圍。本癥多見于年輕女性。據國外報道,該癥女性患病率約為1%~3%。男性患病率大約為女性的1/10。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

  1.診斷要點:

  (1)發作性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或行為,一次可進大量食物。每周至少發作2次,且持續至少3個月。

  (2)有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

  (3)常采用引吐、導瀉、增加運動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發胖。

  (4)不是神經系統器官性病變所致的暴食,也非癲癇、精神分裂癥等繼發的暴食。

  2.鑒別診斷:

  (1)神經性厭食。若已明確診斷為神經性厭食,或交替出現的經常性厭食與間歇性暴食癥狀者,均應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癥。

  (2)Klein-levin綜合征。又稱周期性嗜睡貪食綜合征,表現為發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貪食,持續數天。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一次患病后體重增加明顯。無催吐、導瀉等控制體重行為,亦無對身體外形或體重不滿的表現,故與貪食易于鑒別。

  (3)重性抑郁癥。患者可出現過量飲食,但沒有為減輕體重不恰當的補償行為,如催吐、導瀉等,故與神經性貧食癥不同。

  (4)精神分裂癥。該癥患者可繼發暴食行為,患者對此視之默然,無任何控制體重的行為,且有精神分裂癥的其他癥狀。

  (5)癲癇等器質性疾病。可出現暴食行為,病史、體檢和各項實驗涉及EEG等功能檢查,均有器質性病變基礎,則不考慮貪食,而且這類病人缺乏控制體重的不恰當行為。

6.貪食病人的飲食宜忌

  神經性貪食癥飲食宜忌宜、盡量食用低脂肪牛奶、酸乳酪、干酪等乳制品和蔬菜、水果。

  1、增加米飯、面條、餅、冷面、大眾面條、蕎麥凍等碳水化合物和腐、豆花湯、大醬湯等植物性蛋白質。

  2、可以使用的食物:干酪、綠茶、紅茶、黑咖啡蔬菜、水果、米飯、餅、面條、土豆、番薯、低脂肪牛奶、酸乳酪、低脂肪。

  3、盡量減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

  4、忌、避免食用肉、魚、黃油等油性食品和動物性蛋白質。

  

7.西醫治療貪食的常規方法

  一要找出原因,分析癥狀。看看到底是什么心理在困擾著你,除了環境變化所導致的壓力、煩惱等以外,還有哪些自身因素是你所沒有注意但是又影響著你。

  二要正視并化解心理痛苦。我們的煩惱、痛苦、壓力不是靠飲食可以解決的,一個成熟的人必須有正視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要在有了困擾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化解上。例如,用理性認知方法寫日記;心理不快能夠及時與人交談。

  三要善待自己,增強自控能力。

  美國的“貪食癥者之家”,提出了四句口號,朋友們加以借鑒:一是不要過于饑餓。要形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和良性的飲食規律,學會識別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將一切都歸以饑餓,善于“延遲滿足”。二是不要過于憤怒。學會在生氣的時候合理宣泄,把自己的不滿講給別人聽。三是不要過于孤獨。與人多交流,在煩惱的時候盡量找一些事情做,不給自己偷偷進食的機會。四是不要過于疲勞。要注意休息,調整自己,改變或者回避使自己孤獨、憤怒、煩惱的問題情境。感到疲勞的話,可以通過參加其他活動來調整自己。